
【作者簡介】馮留玉,華為公司全球技術服務部高級項目經理,“志同開卷”讀書會特邀閱讀導師。2000年9月至2007年6月就讀于東北大學信息學院,分別獲得機械工程自動化專業學士學位和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學士;2007年7月進入華為公司,2008-2009年被公司派往阿根廷和烏拉圭,2009-2015年被派往巴西,2015年底回國,期間游歷遍布四大洲20多個國家,具有豐富的跨文化經歷。
改革開放四十年,尤其是最近十幾年國富民強,國人的腳步越來越遠,旅游半徑也從國內-港澳-新馬泰,最近幾年新馬泰也不提了,歐美的大街小巷到處充斥普通話和各地方言,甚至筆者在秘魯的偏僻小鎮上都能碰到前來旅游的國人。隨著交通工具的逐步發達,社交手段不斷便利,地球變得越來越小,溝通變得越來越扁平化,不管是旅游還是公干,與各國家和各民族進行溝通接觸都變的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彼此雙方都希望能夠深入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筆者基于在海外多年的經歷,講述下跨文化溝通的一些故事,希望能帶來一些思考和啟發。
故事1.拉美式貼臉問候
拉美絕大多數國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殖民統治長達300多年,這些國家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的影響,所以日常交往禮節也與歐洲國家類似,甚至在形式上更開放。貼臉問候就是最常用的禮節。
筆者第一次到達阿根廷就先領教了,第一天晚上聚餐的時候,我們先到場,后面同事和朋友攜帶家屬陸續進來,不管是男士還是女士到場,所有人站起來,剛到的人就從桌子一頭開始,挨個介紹挨個貼臉,而且是貼完右臉再貼左臉,當時筆者哪里見過這陣仗哈,都來不及請教動作要領,每次動作都很生硬,表情極不自然,一輪下來就趕緊坐下來喘口粗氣,結果又來一波,趕緊又站起來。好不容易人來齊了,開始就餐,前菜,牛不同部位的肉,配著紅酒,飯后男士一般點濃咖啡,女士一般點冰淇淋,一頓飯前前后后吃了3個小時有余,然后告別,貼臉禮又登場,一圈又一圈,貼完又20分鐘過去了。晚上筆者數學思維犯了,一直想計算清楚一個晚上到底貼了多少次臉。
第二天上午到辦公室,筆者原以為這禮節只會存在晚上聚餐這種非正式場合,哪里知道到辦公室又是各種貼臉,而且男士和男士也要貼,而且是每天早上上班和晚上下班各兩次,迄今還能記得被一阿根廷哥們滿臉胡子扎著的感覺,后來每天到辦公室都繞著這哥們走。
后來和當地人熟悉之后,請教了一個在當地混了很久的同事,請教了標準貼臉的姿勢:兩人見面或者告別時,互碰一下右臉頰,撅嘴并發出響亮的親吻聲,然后再換到左臉頰,不僅是女性之間,男男、女女都需要。
后來有了更多中國人的入鄉隨俗,在中國人較多的辦公室,又演化了兩個版本:1.估計被滿臉胡子的拉美男士扎的多了,而且很多中國男士血淚控訴:感覺非常難受,貼完之后覺得臉上還沾著什么,出于禮貌又不好拒絕,直到有細心的拉美男士觀察出中國男士不習慣后,中國男人和拉美男人之間的貼臉就慢慢絕跡了。2.有一些中國"貪色"之徒,很喜歡和女性貼臉,尤其是年輕美麗的女性,能一親芳澤,太難得了,結果貼著貼著,嘴就上去了,結果拉美女士一見到慣犯,就落荒而逃了,連貼臉都沒撈到。
故事2、濃郁的馬黛茶
在阿根廷和烏拉圭的大街小巷,經常能看到當地人一個胳膊夾著熱水瓶,另外一只手端著像葫蘆的容器,嘴里叼著一根鐵制吸管正在慢慢品味,品味的就是馬黛茶,馬黛茶(Matetea)是生長于南美洲的一種植物,呈翠綠色的碎末狀,味有點苦澀,但具有抗氧化、降脂和美顏的功效,南美人稱之為"仙草",與咖啡和茶(紅茶、綠茶等)并稱為"世界三大茶",與足球、探戈、烤肉并稱為阿根廷四寶。
說了這么多,重點來了,喝馬黛茶場合更多是多人在一起喝,不管是家庭聚餐還是工作聚會,傳統喝法叫做tornarseenronda,即是一個葫蘆從主人開始依次傳遞,人們用同一根bombilla(鐵質吸管)來喝,筆者第一次也有點暈,當地朋友喝了幾口后直接遞了過來,同一個容器,同一個吸管,筆者心里各種掙扎,面帶難色的抿了一小口,就直接傳遞到下一個人。后來逐步習慣后才知道,當地人把客人當成自己人時,才會用同一個吸管喝茶。
后來筆者在不同的地方進行觀察,發現在熱情似火的巴西一伙人甚至可以喝同一瓶啤酒,也沒見有人喝前擦瓶口,輪到筆者接過啤酒基本都是隔空吹。在埃及等阿拉伯國家,隨處可見當地人們三五成群圍坐在一起吸水煙的情景,而且還有婦女,大家甚至可以用一個煙嘴。在與歐美人交流,給人感覺端莊和藹、彬彬有禮,雙方不可靠太近,談話聲音不可太高,大庭廣眾面前不可大聲喧嘩,一切感覺相敬如賓。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在日常接觸中的空間距離有遠有近。
通過以上兩段故事的描述,是不是感覺我國溝通接觸的空間距離比拉美和阿拉伯人要遠,但是又比歐美人要近一些,即便是在歐美內部也有分化,地中海附近歐洲國家(土耳其,西班牙和意大利)彼此之間的身體接觸程度比北歐要高的多。
除了溝通接觸距離的不同外,在語音語調也有很大不同,歐美人說話抑揚頓挫,有起有伏;拉美人說話語調很高,而且狀態亢奮,情緒高昂;東方人語調平緩單一,很少起伏,不緊不慢。
希望以上筆者的一些總結,能夠給大家在跨文化溝通交流中帶來啟示,并親自嘗試去靠攏,去實地接觸,入鄉隨俗,多觀察,多學習,并從中找到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