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經理:趙彥
被訪者 | PMO項目 項目經理 趙彥 采訪者 | 實習生 Lina 編輯 | Carol
1.請您介紹一下在PMO項目中的工作情況,以及您負責的內容
我是最早參與該項目管理咨詢的人員之一,從2015年6月開始和客戶做初期交流的時候來到濟南,從8月份投標開始參與了整個招投標的過程,10月底正式入場一直工作到現在,接近兩年的時間。我的感受是這個項目挺辛苦的,時間緊迫,人手緊張,標準下班時間是晚上9點,事實上我們11點左右離開是常態,且每兩周休息一次。
這個項目比較大,從項目管理的計劃管理、溝通管理、變更管理、問題管理、風險管理、配置管理、質量管理等十二個方面都是我們管理過程中涉及的,我主要負責整個項目的統籌實施,包括各項工作的整體規劃、實施和跟進、與客戶的溝通、客戶問題的反饋、協調等。
2.談談您在PMO項目組里的體會和感受,遇到了哪些難題?
不單單是我自己,客戶對百碩的印象也跟對其他公司稍有不同。
2014年,當時有一個和友商共同合作的性能測試項目,從客戶對待我們的態度就可以感受到我們的公司文化是很特別的。我覺得我們公司的每一個人都非常認真負責、非常努力,留給客戶的印象很好。相比其他公司客戶更喜歡我們,這得益于我們每一個人在項目里的付出,大家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從來不敢怠慢,力求做到最好。
目前PMO項目組面臨著人手不夠的問題,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項目管理咨詢上也會遇到一些挑戰。在項目開始實施的時候客戶對我們的能力持有懷疑態度,而經歷了這一年多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既是學習者也是管理者,我們是在反復的實踐和總結中去開展工作的。在做項目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們也一直在持續慢慢改進。
3.您認為從PMO項目中可以收獲到什么經驗?今后打算如何去利用新學到的東西?
過去我是做項目經理的,在公司里也就是項目協調員,負責公司和項目成員的協調、寫周報、看公司的進度、跟客戶簡單的溝通,這是原來項目經理所承擔的一個角色,從根本意義上來說不是一個真正的項目經理。而來到這個項目里,我覺得像是做到了一個項目經理應該做到的工作,從我們項目自身來看,這個項目大概400人的規模,可能后期會增加到600人,整個項目的管理從計劃開始,到前面提到的管理的十二個方面,再涉及到實際方面,所有都在我們管理的范圍內,我們都要負責,所以我們不僅僅是項目協調員,我們也是管理者,對我自身而言這是一個最大的長進。我從一個協調員的角色到現在可以說是算是一個真正的項目經理,后續我希望自己站的更高一點,作為一個咨詢者,我們還在繼續學習。
因為我們現在做的是管理咨詢,范圍比較局限,從個人發展的角度我希望能夠做一些銀行核心業務的業務咨詢。我本身不是技術出身,做技術咨詢可能會比較難,從業務咨詢入手以管理咨詢為基礎對未來的發展是很好的,難度也比較大,因為要經歷很多的這樣的項目,建立項目積累的基礎上才有這個資本,同時也要不停的學習。
在這里也提一下我們項目組的氛圍,雖然我們非常忙,但實際上大家一有空就在學習,包括李工(李京基)、武建忠、李建榮和我,都在持續學習一些管理知識,包括prince2、信息系統項目管理,我們在接觸更多的一些理論知識的同時結合我們項目管理經驗以及現在的實踐經驗,大家都在努力提升自己。
4.您本來在北京工作,當山東項目開始后,您開始常年出差 。當時您做出這個選擇的初衷是什么?您是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的?
我算不上是那種女強人的性格,但我還是希望能夠提升自己,因為一直覺得自己不夠有價值,不滿足于原來的項目協調的角色,希望能夠在更多的方面提升自己,這算是一個最大的初衷,現在留在這里不回去的原因也是因為這一點。
還有一個原因,由于我是最早開始跟進這個項目的人員之一,對它也有一定的責任感,雖然心里很想回去,但還是不能離開。
關于家庭與工作的平衡,我還得感謝家庭,有我老公、婆婆、父母對我的支持。我也常常給他們打電話,在項目里的壓力我也不希望讓他們知道。我們項目組里的氛圍很輕松,大家關系都非常好,平常有不開心的也相互幫助解決,也不會給各自的家里帶來負擔,就像戰友一樣的友誼。
5.對未來加入PMO項目組的成員有沒有想說的話?
我希望不管是項目經理還是技術人員都可以加入進來,因為這個項目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不管對誰來說在職業生涯中有這樣一次機會是非常難得的。
如果走管理路線,可以接觸到管理的各個角度和方面的知識;如果身為技術人員,可以去學習接觸一些其他東西,因為我們公司從2003年成立到現在一直以運維為主,并沒有涉及到銀行的核心,是從2015年底收購了IBM CBOD開始才有了自己的核心系統,但與之配套的核心銀行人員也比較缺乏。我認為這個項目是非常好的學習業務知識的機會,也是我想讓自己未來往業務咨詢方面發展的原因。從這個項目里能接觸到從核心銀行建設最基礎的業務開始的一些東西,從業務需求到軟件需求,再到開發設計,整個過程都能接觸到,進入這個項目并獲取經驗會受益終身。(本文于2017-07-07首次發布)